《瑞鹤图》诞生于北宋,是赵佶在1112年(29岁)创作,世界著名的花鸟画,主要材质采用绢画,作品大小51X138cm,目前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作品图鉴
作品介绍
中文:《瑞鹤图》
作者名:赵佶(北宋)
作品时间:1112年(29岁)
作品题材:花鸟画
作品大小:51X138cm
制作材料:绢画
藏馆:辽宁省博物馆
作品赏析
绢本,设色,138*51cm,辽宁省博物馆藏。图绘20只白鹤在蓝天里翱翔,其中二只站立于殿脊的鸱吻上,一鹤稳立、另一鹤则立足未稳;众多白鹤自由自在的飞舞着,头上的一点红格外醒目,他们遥相呼应,姿态不一,生动有趣。画作左侧有赵佶瘦金体题诗,看画赏字,实乃快哉!《瑞鹤图》描绘的是鹤群展翅于宫殿之上的奇妙景象,建筑只见宫门脊梁部分,而重点突出群鹤翔集,鸱尾之上有两鹤驻立,互相呼应,庄严肃穆中透出神秘吉祥之气氛。绘画技法精妙,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各具特色。据说此画由宋徽宗所见实景演绎而成。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北宋都城汴京上空忽然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还有两只仙鹤落在了宫殿屋顶高大的鸱吻上,引皇城宫人仰头惊诧,行路百姓驻足观看。空中仙禽长鸣如诉,经时不散,后迤逦向西北方向飞去。当时的徽宗亲睹此景兴奋不已,认为是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帝都告瑞,于是提笔将目睹情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回到作品本身,《瑞鹤图》意境高雅华贵,又有灵动之感;仙鹤与宫殿动静相宜,飘逸而不失庄重。画面布局方正,打破常规花鸟画的构图方法,三分之二的画面都留予天空,境界宏大。画面中十八只白色的鹤,几乎没有两只的姿态完全相同,右侧一鹤立,扭头作引颈高歌状,与众鹤呼应;左侧一鹤则立足未稳,姿态生动,颇具动感;众鹤呼应呈环形,各尽其态,栩栩如生。石青色平涂,顿使玉宇澄清,映衬出白鹤的圣洁与华贵。一线屋檐结构缜密,笔致匀停,鹤身粉画墨写,睛以生漆点染。整个画面生机盎然,构成一幅绝美的仙鹤告瑞之景。
作者介绍
宋徽宗赵佶(1082年6月7日-1135年6月4日),宋神宗十一子,宋哲宗之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他书画上的花押是一个类似拉长了的“天”字,据说象征“天下一人”。宋徽宗兄长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里处)。后世评“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编写《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的意见被采纳,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并说如“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以上就是关于《瑞鹤图》的作品信息,想要了解更多花鸟画、北宋作品,请关注老茶馆万事,感谢大家的支持。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