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顿纺织女孩》保罗·高更知名作品赏析

《布莱顿纺织女孩》诞生于现代艺术,是保罗·高更在1889年(40岁)创作,创作地点法国,属于分隔主义风格作品,世界著名的寓言画,主要材质采用湿壁画/木质,作品大小62.9x134cm,目前收藏于梵高博物馆。

作品图鉴

《布莱顿纺织女孩》知名作品赏析

作品介绍

中文:《布莱顿纺织女孩》

原名:《Jeanne d”Arc, or Breton girl spinning》

作者名:保罗·高更(现代艺术)

作品时间:1889年(40岁)

艺术风格:分隔主义

作品题材:寓言画

作品大小:62.9x134cm

制作材料:湿壁画/木质

藏馆:梵高博物馆

国家:法国

作品赏析

保罗·高更的第一幅壁画,现在被称为布莱顿纺织女孩,于1889年秋天完成,收藏于梵高博物馆。这幅壁画描绘了一个身着传统服饰的布列顿女孩站在一棵细长的树前。远处背景中描绘的那头奶牛暗示着这个女孩是一个牧童;与此同时,她用手纺织羊毛。一个拿着剑的天使在上面盘旋。高更故意让这个意思含糊不清。她可能是圣女贞德的牧童,但这幅画也可能暗示了夏娃的堕落。这个作品是在一个名为Buvette de la的小餐厅的餐厅西墙上用石膏涂抹的,位于布列塔尼海岸的一个孤立的小村庄勒普尔杜,高更与他的朋友和追随者梅吉尔·德·海恩待了一年。1924年,人们在几层墙纸下发现了布莱顿纺织少女,还有两幅壁画(其中一幅是梅吉尔·德·海恩的)。1886年,高更暂时寄居在舒芬克的家里,又为了生计当起海报张贴员。此时他开始离开印象派,摸索自己的创作风格。促使高更画风转变的最大原因,是法国西北部布列塔尼 地区特殊的风土人情,丝毫未被庸俗化,颇受画家们的喜爱。这一年,高更第一次来到布列塔尼,由于此地有悠久的文化传统,独自的语言、民族服装和宗教祭祀,这些均唤醒了童年时期,深深刻在高更心中对异国风情和原始性艺术的憧憬。对于高更来说,石膏涂抹并不是一种熟悉的技术,但这是他对材料实验的渴望。在给梵高的信中,他写道这个实验很有启发意义,他对结果很满意。目前,这幅画的意义和标题一直是未解决和争论的主题。

作者介绍

欧仁·亨利·保罗·高更(Eugène Henri Paul Gauguin,法语:[øʒɛn ɑ̃ʁi pɔl ɡoɡɛ̃],1848年6月7日-1903年5月8日),生于法国巴黎,印象派画家。大部分艺术史家将他归于后印象派。1873年,高更开始学画,并在1883年成了一名职业画家,他曾连续4次参加印象主义画派的展览。1886年,高更离开巴黎来到布列塔尼的蓬塔旺小镇作画。1889年,高更创作《黄色基督》。1890年之后,高更日益厌倦文明社会而一心遁迹蛮荒,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岛成了他的归宿。1894年,高更创作《敬神节》。1897年,高更创作《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1901年,他离开塔希提岛前往马克萨斯群岛。1903年高更去世。他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除去绘画之外,在雕塑、陶艺、版画和写作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他对色彩的使用导致了综合主义的产生,加上分隔主义的影响,也为原始主义的产生铺平了道路。

以上就是关于《布莱顿纺织女孩》的作品信息,想要了解更多寓言画、现代艺术和分隔主义艺术作品,请关注老茶馆万事,感谢大家的支持。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