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诞生于现代艺术,是爱德华·蒙克在1910年(46岁)创作,属于表现主义风格作品,世界著名的风俗画,主要材质采用硬纸板/蛋彩画,作品大小66×83.5cm,目前收藏于蒙克博物馆。
作品图鉴
作品介绍
中文:《呐喊》
原名:《The Scream》
作者名:爱德华·蒙克(现代艺术)
作品时间:1910年(46岁)
艺术风格:表现主义
作品题材:风俗画
作品大小:66×83.5cm
制作材料:硬纸板/蛋彩画
藏馆:蒙克博物馆
作品赏析
《呐喊》是挪威表现派画家爱德华·蒙克的代表作之一。画面的主体是在血红色映衬下一个极其痛苦的表情,红色的背景源于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火山灰把天空染红了。画中的地点是从厄克贝里山上俯视的奥斯陆峡湾,有人认为该作品反映了现代人被存在主义的焦虑侵扰的意境。 这套组画题材范围广泛,以讴歌“生命、爱情和死亡”为基本主题,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揭示了人类“世纪末”的忧虑与恐惧。先锋派表现主义艺术运动在20世纪初兴起于德国和奥地利。尽管展览着眼于是蒙克艺术生涯的后期,但仍然为1895年创作的这幅《呐喊》找到了一席之地。蒙克在1892年1月22日的一篇日记中记录了《呐喊》的灵感来源:“我跟两个朋友一起迎着落日散步——我感受到一阵忧郁——突然间,天空变得血红。我停下脚步,靠着栏杆,累得要死——感觉火红的天空像鲜血一样挂在上面,刺向蓝黑色的峡湾和城市——我的朋友继续前进——我则站在那里焦虑得发抖——我感觉到大自然那剧烈而又无尽的呐喊。”这幅画曾被盗过两次。1994年,两名窃贼潜入挪威国家画廊偷走了1893年版的《呐喊》(次年被完好地追回)。另一次是在2004年,蒙面的持枪歹徒从奥斯陆的蒙克博物馆抢走了1910年版的《呐喊》(两年后被追回)。
作者介绍
爱德华·蒙克,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版画家,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1863年12月12日于挪威勒滕出生,1944年1月23日,爱德华·蒙克于艾可利逝世。爱德华·蒙克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在当时哲学和美学思潮影响下,他努力发掘人类心灵中的各种状况,表现疾病、死亡、绝望、情爱等主题。因此,他的创作有“心灵的现实主义”的称号。由于受到保守势力的攻击,他的作品很快被封闭,但对德国青年画家以很大的刺激,推动了表现主义运动的产生。
以上就是关于《呐喊》的作品信息,想要了解更多风俗画、现代艺术和表现主义艺术作品,请关注老茶馆万事,感谢大家的支持。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