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奴船》约瑟夫知名作品赏析

《贩奴船》诞生于后文艺复兴时期,是约瑟夫·玛罗德·威廉·特纳在1840年(64岁)创作,属于浪漫主义风格作品,世界著名的码头画,主要材质采用油画/帆布,作品大小90.8×122.6cm,目前收藏于波士顿美术馆。

作品图鉴

《贩奴船》知名作品赏析

作品介绍

中文:《贩奴船》

原名:《The Slave Ship》

作者名:约瑟夫·玛罗德·威廉·特纳(后文艺复兴时期)

作品时间:1840年(64岁)

艺术风格:浪漫主义

作品题材:码头画

作品大小:90.8×122.6cm

制作材料:油画/帆布

藏馆:波士顿美术馆

作品赏析

透纳的一位朋友给他读一本关于贩卖奴隶的书,书中描绘了当时英国殖民主义者对外掠夺贩卖奴隶的黑幕。画家意在用该画揭露了这个罪恶。画面上所展现的是汹涌澎湃的大海,晨曦在旭日映衬下反射到海面格外刺目。近景的海浪冲击着一组飘浮物,死鱼和奴隶的尸体混杂在一起随波逐流,运奴隶的船已逐渐远去。但是透纳在画中所特意强调的是阳光与水汽,画家对不可征服的自然力的表现有特殊偏爱。他想从中感悟某种自然的真谛,即光和色的变化奥妙。在这幅画中画家有意将触目惊心的事件与海上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构成他所表达的浪漫主义的激情。橘红、柠檬黄、玫红和紫色交织成这幅画的色彩交响,画家同时代的评论家罗斯金在谈到透纳的风景画时曾说:‘如果只用一幅画去证明透纳的艺术是不朽的话,那么应选择的就是这幅《贩奴船》。油画《贩奴船》也配上了透纳的诗句“无数只手伸向上苍,伸向那桅杆和风樯。夕阳西垂,乌云汹涌,暴风雨就要来临。快清理甲板,将尸体和病人扔进海浪,别管那些锁链还套在颈上”,诗和画一起体现了主题和作者的感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将观者引向深沉广阔而又令人恐惧仿佛深渊般的大海。840年,当透纳的《贩奴船》在皇家艺术学院展出时,这幅充满奇特的想象色彩、拥有漩涡般的笔触的油画被当时的艺评人称为“涂鸦灾难”,甚至认为他的创作是“毫无品味的愚行”。也许,超越时代的艺术家往往需要忍受孤独的“高处不胜寒”,但亦享受着孤独的“一个人的狂欢”。

作者介绍

约瑟夫·玛罗德·威廉·特纳(英语: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年4月23日-1851年12月19日),英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水彩画家和版画家,他的作品对后期的印象派绘画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在18世纪历史画为主流的画坛上,其作品并不受重视,但在现代则公认他是非常伟大的风景画家。

以上就是关于《贩奴船》的作品信息,想要了解更多码头画、后文艺复兴时期和浪漫主义艺术作品,请关注老茶馆万事,感谢大家的支持。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