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特祭坛画》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是休伯特·凡·艾克/ 扬·范·艾克在1432年(42岁)创作,属于北方文艺复兴风格风格作品,世界著名的宗教绘画,主要材质采用木质/油画,作品大小350x461cm,目前收藏于圣巴夫主教座堂。
作品图鉴
作品介绍
中文:《根特祭坛画》
原名:《The Ghent Altarpiece》
作者名:休伯特·凡·艾克/ 扬·范·艾克(文艺复兴时期)
作品时间:1432年(42岁)
艺术风格:北方文艺复兴风格
作品题材:宗教绘画
作品大小:350x461cm
制作材料:木质/油画
藏馆:圣巴夫主教座堂
作品赏析
这幅根特祭坛画是一幅可以开合的多联牒祭坛画。这是打开时的画面。中心主题是表现人类的救赎。这幅作品被视为最有影响力的佛兰德斯画派的杰作。据说开始是艾克的哥哥休伯特绘制的。人们对后者都不熟悉。休伯特完成了作品的底层部分,后来,由艾克在 1432 年将其完成。这幅祭坛画的内涵是神秘的,充满了精神与智力的含义。这是画家为圣巴佛大教堂所作的祭坛画,是尼德兰文艺复兴初期的艺术巨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由内外二十二个画面构成。当打开时,出现在大们面前的是圣徒群像。按照圣约翰所揭示的,它代表着“新的天堂和新的地球”,因此位于底层中央的圣人代表着八种福音。他们在天堂的中央,围绕着正在牺牲的羊羔的祭坛旁。在前面从左至右,有两只相对而立的队伍。一队是由《旧约》的族长和先知价】组成,而另一队则由《新约》的族长们组成。他们中的许多人赤脚下跪。在他们后面聚集着教会人士一一教皇、执事和主教。他们佩带着殉教时所佩戴的珠宝首饰和红色衣服。他们的后面有两组相对而立的人群似乎刚从周围的灌木丛中出来。在一旁是忏悔者。他们紧紧地挤在一起,几乎清一色的蓝衣。对面是圣母受难者。她们手持棕榈叶,年轻的女子头戴着只有举行圣事时才戴的花冠。在祭坛画的中央,羊羔的鲜血溅向祭坛的四周。天使下跪,手持激情的象征。在天空盘旋的鸽子象征着美德。喷泉象征着生命的永恒。天堂的景观充满了底层的全部画面。园中的植物来自不同的国度,鲜花来自不同的季节。中间是充满活力的绿色,而周边却是千旱和多岩石的。画面中的地平线很高,地平线消失处是树林。而树林的后面却是象征天堂耶路撒冷的童话般的建筑群。圣人群体延伸到左右联牒上。整装待发的骑士象征着耶稣的士兵,正义法官紧随其后。他们的对面是放弃了世界的圣洁隐士和香客圣徒,他们在中世纪是受人尊敬的人。他们由巨人圣克里斯托弗统领。在上层的中间是万能的上帝,是宇宙的精华和起源。他身穿红袍,头戴壮观的头饰。在他的左边是圣母玛利亚,在他的右边是施洗者圣约翰。这些中心人物的四周是歌唱和弹奏乐器的天使。在上层的两端分别是赤身露体的亚当和夏娃。他们被置于狭小的空间内,与周围相比更像是两尊雕塑。在这幅作品中,人物形象端庄自然,栩栩如生,花草静物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画家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人类与大自然,对现实世界采取了肯定的积极态度。
作者介绍
扬·范·艾克(Jan Van Eyck,早于公元1390年-早于公元1441年7月9日),是一位早期活跃于布吕赫的弗兰德画家和十五世纪名声显赫的北方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之一。他为早期尼德兰画派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十五世纪北方后哥特式绘画的创始人。1390年出生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附近的马塞克城,与同时期的胡伯特·凡爱克合称为凡·爱克兄弟。二人同为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的伟大画家,是尼德兰文艺复兴的奠基者。1425年扬·凡·爱克任菲力蒲·卢·蓬公爵的宫廷画师,曾经充任使节到过葡萄牙等地。他以写实的精细描写和微妙的光影表现,使作品闻名于世。他把神圣的内容拉入现实世界中,着力描绘现实生活、现世人生的丰富多彩。
以上就是关于《根特祭坛画》的作品信息,想要了解更多宗教绘画、文艺复兴时期和北方文艺复兴风格艺术作品,请关注老茶馆万事,感谢大家的支持。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