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草堂》诞生于元代,是王蒙在创作,创作地点中国,属于元四家风格作品,世界著名的山水画,主要材质采用水墨/纸本,作品大小60.9x113cm,目前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品图鉴
作品介绍
中文:《东山草堂》
作者名:王蒙(元代)
艺术风格:元四家
作品题材:山水画
作品大小:60.9x113cm
制作材料:水墨/纸本
藏馆:台北故宫博物院
国家:中国
作品赏析
纸本,水墨设色,60.9x113cm,全幅高86.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作上隔水草堂数间,磊石重叠,秋林疏爽,高士相谈甚欢。技法上,通幅用笔,皆切实而稳厚,虽树干钩籐,山间苔点,极细微处,均无轻踪之笔,故别有一种稳重苍郁意象。全图敷以淡赭色,与墨色重叠,达到苍秀之效,亦表现出江南自然山川的湿润,创造出蓊郁深秀、浑厚华兹的境界。画上方右侧有画家自题“东山草堂”四字。
作者介绍
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朝画家,赵孟頫外孙。元末王蒙弃官,隐居杭州黄鹤山(今浙江杭州临平),自号“黄鹤山樵”,直至晚年才下山出仕,于明初任山东泰安知州。洪武十八年(1385年),王蒙因“胡惟庸案”牵累,死于狱中。王蒙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元四家”。其山水画受到赵孟頫影响,师法董源、巨然,集诸家之长自创风格。作品以繁密见胜,重峦叠嶂,长松茂树,气势充沛,变化多端;喜用解索皴和牛毛皴,干湿互用,寄秀润清新于厚重浑穆之中;苔点多焦墨渴笔,顺势而下。王蒙兼攻人物、墨竹,并擅行楷。存世作品有《青卞隐居图》《葛稚川移居图》《夏山高隐图》《丹山瀛海图》《太白山图》等。
以上就是关于《东山草堂》的作品信息,想要了解更多山水画、元代和元四家艺术作品,请关注老茶馆万事,感谢大家的支持。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