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孟克知名作品赏析

《呐喊》知名作品赏析

作品介绍

中文:《呐喊》

原名:《The Scream》

作者名:孟克(Edvard Munch)

作品时间:1893

艺术风格:表现主义

作品大小:74 x 56 cm

制作材料:粉彩、纸板

藏馆:奥斯陆孟克博物馆

国家:挪威

作品赏析

《呐喊》是孟克(Edvard Munch)在1893年创作,《呐喊》是一幅表现主义风格的艺术作品,作品材质由粉彩、纸板组成,作品尺寸有74 x 56 cm,目前收藏于挪威的奥斯陆孟克博物馆。

本作品共有四个版本,分别是藏於挪威奥斯陆孟克博物馆的这个版本、藏於国家画廊的版本、藏於孟克博物馆的另一个版本和私人收藏的版本,1895 年画家把作品制成平面印刷以大量复制。孟克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组作品是以吟诵生命、爱情和死亡为题材的组画,其中又以「呐喊」这幅画最具代表性。在这幅画上,没有任何具象物体暗示正在发出尖叫声,只见中央有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孤独人形,似乎正从我们身边走过。他捂着耳朵,几乎听不见那两个远去的行人的脚步声,也看不见远方的两只小船和教堂的尖塔。这一完全与现实隔离了的孤独者所呈现的变形、扭曲的尖叫面孔、圆睁的双眼和凹陷的脸颊,使人想到了与死亡相联系的骷髅。在这幅画上,孟克所用的色彩与自然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关联。虽然蓝色的水、棕色的地,以及红色的天,都被夸张得富於表现性,但并没有失去其色彩大致的真实性。全画的色彩是郁闷的,尤其是浓重的血红色悬浮在地平线上方,与海面阴暗处的紫色相冲突,这一紫色因伸向远处而愈益显得阴沉,给人一种不祥的预感。同样的紫色,也重复出现在孤独者的衣服上。画中没有一处不充满动荡感。天空与水流的扭动曲线,与桥的粗壮挺直的斜线形式鲜明对比。整个构图在旋转的动感中,充满粗犷、强烈的节奏。所有形式要素似乎都传达着那一声刺耳尖叫的声音。画家在这里可以说是以视觉的符号来传达听觉的感受,把凄惨的尖叫变成了可见的振动。

作者介绍

孟克照片

作者名称:孟克

原名:Edvard Munch

生活年代:1863 ~ 1944

称号:生命的呐喊

更多作者介绍

孟克是挪威表现主义画家和版画复制匠,伟大的挪威画家,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他是具有世界声誉的挪威艺术家,他的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毕加索、马谛斯就曾吸收他的艺术养料,德国和法国的一些艺术家也从他的作品中得到启发。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 20 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

表现主义风格介绍

1905到1940年代以德国为中心表现主义为一种艺术风格,它不复制题材的精确性,而用艺术家内心状态的陈述作为描绘的主题,此活动与象征主义Symbolism、野兽派Fauvism和立体派Cubism等皆有所关联。

领导表现主义的艺术家有康丁斯基WassilyKandinsky、葛罗兹GeorgeGrosz、马尔克FranzMarc和蒙地利亚尼AmadeoModigliani。到20世纪的中叶,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Expressionism已发展至极度的有影响力的式样。

以上就是关于《呐喊》的作品信息,想要了解更多孟克和表现主义艺术作品,请关注老茶馆万事,感谢大家的支持。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