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花帖》诞生于五代十国,是杨凝式在创作,创作地点中国,世界著名的书法篆刻,主要材质采用水墨/纸本,作品大小26x393cm,目前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品图鉴
作品介绍
中文:《韭花帖》
作者名:杨凝式(五代十国)
作品题材:书法篆刻
作品大小:26x393cm
制作材料:水墨/纸本
藏馆:台北故宫博物院
国家:中国
作品赏析
《韭花帖》是唐末五代书法家杨凝式创作的墨迹本行书作品,有“天下第五行书”之称,现存3个藏本,分别藏于无锡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罗振玉藏本不知去向。《韭花帖》是杨凝式醒后饥饿无比,得韭花珍馐而食,心中惬意故灵感大发写下。字体点画生动,结构端稳,风神简静,全帖表现出入规入矩的端庄与温雅,结体妍丽,并以精严的技巧表达出含蓄内在的文人之气。用笔一丝不苟,却不显得古板呆滞,巧妙地将内擫和外拓的笔法融为一体。
作者介绍
杨凝式(873年-954年),字景度,号虚白,别号希维居士、关西老农等。因生于癸巳年,又号癸巳人。陕西华阴人。父杨涉是唐哀帝时的宰相。咸通十四年出生, 天祐二年(905年)进士,官秘书郎。后汉时成为太子少师,故称杨少师。杨凝式形貌寝陋,性格狂放不羁,人称“杨风子”,朱温篡唐,其父代表旧朝传送国玺,凝式力谏父亲不可,为防殃及全家,患下佯狂之疾,常称疾告归。显德元年冬,卒,享年八十二岁。工书法,尤精行草,常在光洁的壁上恣意挥洒,壁尽方止,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深受其影响。黄庭坚最为推崇,将其书法与吴道子的画誉为“洛中二绝”,认为:“二王以来,书艺超轶绝尘,惟颜鲁公、杨少师相望数百年。”又说:“余尝论右军父子翰墨中逸气……惟颜尚书、杨少师尚有仿佛。”有《韭花帖》、《夏热帖》、《神仙起居法》、《草堂十志图跋》传世。
以上就是关于《韭花帖》的作品信息,想要了解更多书法篆刻、五代十国作品,请关注老茶馆万事,感谢大家的支持。
暂无评论内容